全国  |  手机版  | 客服QQ:5967839  |  新加信息  |  更新信息  |  帮助中心  |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页资讯 » 综合信息黄页 » 正文

武穴市梅川镇峨峰山天台寺的传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03  作者:任登秀  浏览次数:41 来源:中文黄页网
核心提示:天台寺始建于唐贞观 (627一-649)年间。始建初期香火鼎盛,庙宇共达四十八间,佛像均系生铁铸就,僧侣多达数十人。

天台寺在老广济县城(今武穴市)梅川镇东端胡立村峨峰垴半山腰处,原为陆氏家庙,该寺始建于南宋时期,此处因山势险要,林竹茂密景致诱人,使人留恋不已。

  据传,天台寺始建于唐贞观 (627一-649)年间。始建初期香火鼎盛,庙宇共达四十八间,佛像均系生铁铸就,僧侣多达数十人。据四祖寺有关记载,司马道信大师曾在此住过几年,真武祖师也曾在天台寺住过多年。此处离灵山不远,属灵山周围三十六座庙之一。当时寺内终日香烟燎绕,佛号声声。寺外山青草翠,流水潺潺,此处虽不是人间仙境,也算得世外桃园,适至元朝晚期被毁。

  明朝万历年间,当地陆氏宗族一撰公用重金买下此山此寺用以设帐授徒。地所包括花桥以下水田数亩,庙前竹林十余亩,绕庙山林数十亩。公在原址上建起新庙殿堂多间。名虽曰庙,实则书室,一撰公之子嗣先字孟思子承父业。日则舌耕深徒,夜则博览群书。其间人文毕集,盛极一时。诸如诗人刘养微,硕儒吴浮玉常与公日出踏山唱和,夜入挑灯夜话。公诗文极多,著有文集。后吴浮玉登进士第,公殉身于国难。

  明未张献忠起事(1629--1646)。张破黄梅,攻至峨峰寨,因双方力量悬殊,终不能守。张授嗣先公以伪官 ,公至死不屈。坠马而死,子延文被杀(载乾隆辛未志)。此次整个陆氏宗族为法殉身者达三百四十二人之多。天台寺也毁于一旦,寺内二十余尊铁佛菩萨也被搬至庙前山坡化铁置械数十日。此山坡直被人们称为“铁炉岭”,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清康熙年间,十四世祖敦美公尊武先生沿一撰公旧址又建起上下两重庙宇作为学府 。培育了不少英才。至清道光年间,天台寺又重建过一次,但至同治年间又遭毁坏。直至清光绪(1875-1908) 年间,陆氏宗族及当地芸芸众生几经筹措,重新修复昔日天台寺辉煌风采。正殿、偏殿、僧堂、膳宿一应惧全。据老人传说,正殿三重呈中轴式纵深伸展依山而立,偏殿呈对称状展开于山崖之巅。山门前建有花桥一座,砖、木、石结构。桥下终年倾泻泉水、潺潺之声不绝于耳。殿后有天然石鼓、石钟,以石击之,“咚”“呛”之声回荡山谷,妙不可言。如今细观之,残痕依在,见之为真。当时僧人数十之多。进出均以马代步,上马石,(至今犹在)下马咀,可为历史作见证。传说天台寺曾开旗授过几次大戒。当时主持方丈了性法师、法胜法师是监院。民国十四年两位法师手抄《金刚经》两部现仍在寺中保存。道劲之文墨令人羡慕敬佩不已。被后人尊称为“和尚官”的两位法师先后圆寂,墓地尚在寺院后山。

  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天台寺又成了根据地联络点,陆端甫,陆亮畴,陆洪福等均在天台寺组织发动群众,宣传道理,据传李先念、张体学,赵辛初等先辈都先后来这里开过会,还留过宿。1938年9月7日,寺里大殿、斋房全被日本鬼子炸毁,英勇抵抗,终因敌强我弱,天台寺附近牺牲将士3000余人。天台寺,几个世纪以来,多次遭毁,又数度重建。以学代庙又以庙代学。儒佛交替。完全符合佛教的教学宗旨,也是陆氏历代宗祖的用心所在。近代十九世祖子炎公及其子端甫先生都曾在天台寺教过书。

  解放后天台寺又成了小学,林场、牧场、药场、麻场、还住着两位比丘尼。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村民自发集资数万元,以陆泽西为首,以东西垸为主,在胡立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历时13 年基本建成现在的框架,大小佛像二十余尊,上下殿堂、僧舍膳宿连为一体。但与昔日相比差之甚远。然信仰者,致力于恢复天台寺鼎盛时期的辉煌风采雄心不减。(作者 王志新)



打赏
 
关键词: 天台寺
 
[ 黄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黄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