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手机版  | 客服QQ:5967839  |  新加信息  |  更新信息  |  帮助中心  |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页资讯 » 教育与科普 » 正文

成都文殊院简述: 康熙皇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24  作者:任登秀  浏览次数:287 来源:中文黄页网
核心提示: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成都文殊院,又名“空林堂”,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康熙皇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皇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相传隋代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圣尼”信相修建寺院,称信相寺。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因唐武宗灭佛致寺毁;唐大中元年(847年)后,宣宗即位修复。
  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南宋时有增建。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庐,苦行修持,数年之间行著四方,声名远扬。
  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1697~1706年),官绅百姓捐资重修寺庙,并更名为文殊院。
  清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规模。
  清道光四年(1824年),本圆和尚重建宸经楼。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殊院又有所扩建。
  抗日战争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文殊院讲经说法。
  1991年前后,文殊院恢复了祖堂(祖师殿)、念佛蕈(西方三圣),新建了玉佛殿(4米高缅甸玉佛坐像)、圆通殿(5米高32臂铜观世音菩萨)、文殊阁共十重殿堂,敲堂佛像是青铜铸佛像,相貌庄严。
  1997年,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宽霖老和尚在寺内中轴线最后修建文殊阁。
  文殊院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
  文殊院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导,建筑风格主要为重檐歇山式、单檐悬山式等,皆呈内向型布局。建筑的布局按照严格的层次和等级区别,体现礼制的制约。
  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宽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
  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铜铸大钟一口。
  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
  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
  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11年(1922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
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
  文殊院六重大殿连同前后照壁,分布在长二百米的中轴线上,各殿堂楼阁古朴宽敞,飞檐翘角,殿堂之间,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疏密得体。
  照壁,位于山门对面,约8米高、呈“品”字形状。据记载,照壁上的“文殊院”及“睿泽深天地,宗风越古今”联幅为慈笃禅师手书。
  第一进殿为天王殿(山门),由慈笃禅师建造,本圆和尚改建,供奉弥勒菩萨及四大天王。进门两侧有哼哈二将,山门和天王殿合二为一。
  第二进殿为三大士殿,又称观音殿,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殿内左、右还供奉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殿后是护法神韦驮将军像。
  第三进殿为大雄宝殿,慈笃禅师建造,丈伯和尚重建。大雄宝殿高10.56米,单檐歇山顶。殿中建有高大的玻璃翕,供奉铜铸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一尊;左右侍立为铜铸的迦叶、阿难尊者像,均为清道光九年(1829年)铸造。
  第四进殿为说法堂,又名“药师殿”,重檐歇山式建筑相传是古信相寺的遗址。堂中有砖砌的戒坛,正中墙壁间镶嵌有康熙手书“空林”二字;堂中央宝盖下方供有药师佛一尊,左右供有药叉大将十二尊。
  第五进殿为宸经楼,慈笃禅师创建,清道光四年(1824年)本圆和尚重建。宸经楼分两层,高15.84米,是寺院收藏经藏及重要文物的地方。
  第六进殿为文殊阁,位于文殊院内中轴线最后,由第一层“空林讲堂”、第二层空林佛教图书馆及第三层万佛殿构成。
  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如院僧先宗等3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
  舌血含宝是指清朝时有三位和尚用舌血书写的《华严经》《楞严经》和《法华经》等经书。
  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1块留存南京,1块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块就送成都。
  寺内还珍藏明清以来书画珍品。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赐文殊院的“空林”墨迹。

  

  此外,还有印度贝叶经、唐代玄奘法师头骨、唐代日本鎏金经简、千佛袈裟、发绣观音、挑纱文殊和舌血含宝等佛教文物。
  金刚经宝塔是清光绪八年(1882年),杨光坼用蝇头小楷抄写《金刚经》,全部经文组成一座宝塔,远看是图,近看是经。

打赏
 
关键词: 文殊院
 
[ 黄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黄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