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西安,作为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个个文化地标,记录着这座城市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
小雁塔和大雁塔都在西安南郊,小雁塔在长安路西侧,大雁塔在长安路东南边,两塔相距五六公里。两座佛教古塔,虽然名字上是一大一小,还都叫雁塔,可塔形式样、层高结构完全不同,实则两座古塔没有多大的关系,就像大熊猫与小熊猫一样。
西安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早、规模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西安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的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AAAA级旅游景区。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
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法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作为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小雁塔,位于西安市雁塔区荐福寺内,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年-710年),为保存唐代高僧义净带回的佛教经卷而建,是唐代密檐方形砖塔中很早的一例。小雁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历经1300多年,至今整体完好,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雁塔塔形秀丽,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一起形成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