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白腹锦鸡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外表漂亮、颜值高,富贵堂皇中又不失庄重典雅。
外貌特征:白腹锦鸡雄鸟头顶金属绿色,枕冠狭长,呈紫红色,后颈被以具蓝黑色羽缘的白色扇状羽;其较长的扇状羽还具一条与羽缘平行的蓝黑色横斑。上背和肩金属翠绿色,近羽缘处围以黑纹;下背羽毛较阔,略呈长方形,羽基黑色,中部具辉绿色横斑。显露于外的宽阔羽端为棕黄色。腰亦相似,但在绿色横斑上缀有白色短斑;较短的尾上覆羽黑色,中央部分具白色横斑和朱红色羽端;外侧部分具宽的白色羽端。较长的尾上覆羽白色,具粗著的蓝黑色横斑和波状黑色细纹,羽端细长而为橙红色。中央尾羽特长,白色,亦具蓝黑色横斑和横斑间杂有黑色波状细纹。外侧尾羽内翈杂有黑白相间的斜纹,外翈银灰色,具蓝黑色横斑和橄榄黄色羽缘;两翅内侧覆羽和飞羽金属暗蓝色,具黑色边缘。初级飞羽黑褐色,羽缘白色。脸和喉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胸辉翠绿色,各羽近羽缘处围以黑纹,羽缘金属翠绿色。腹和两胁白色,下胁和肛周杂以褐斑;尾下覆羽黑色,有时缀有白色,具绿色羽缘。
雌鸟额和眉部深棕红色,头顶、后颈和颈侧灰棕色,具黑色横斑和羽端。耳羽银灰而缀有黑色,背和两翅表面栗色,具黑色横斑和棕黄色羽端;腰和尾上覆羽棕色,具粗的黑色横斑和满杂以黑色虫蠹状斑;尾棕至棕红色,具不规整的黑褐色横斑及斑点。额和喉白色,羽端微缀棕或黑色;胸浅棕红色,具黑色横斑;腹白色,两胁棕黄色,尾下覆羽浅棕红色,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
生活习性:夜间栖息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到地上活动和觅食,通常亮天后即下树在林中游荡觅食。除繁殖季节多见单只、成对或一雄数雌在一起活动外,其他时候多集成4-10余只的群体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常集成20-30只的大群。善奔走,在林中行走极快。飞行能力差,一般很少飞翔,遇危险时多通过疾速奔跑和藏匿避敌,仅在危急时才起飞上树,或沿山坡向下滑翔。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四川中部、西部和西南部、贵州西部和西南部、广西西部和云南大部,缅甸东北部。
栖息环境: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也栖息于林缘灌丛、林缘草坡、疏林荒山和矮竹丛间。其中尤以多岩石、林下较为空旷、林下灌木较为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较为重要,冬季亦常下到农田地带活动和觅食。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我国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1989,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白腹锦鸡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外表漂亮、颜值高,富贵堂皇中又不失庄重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