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手机版  | 客服QQ:5967839  |  新加信息  |  更新信息  |  帮助中心  |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页资讯 » 教育与科普 » 正文

西伯利亚狍物种小科普:形态特征、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05  浏览次数:26 来源:中文黄页网
核心提示:西伯利亚狍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傻狍子”。不过作为一种从寒冷的东三省,到丘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再到空气冷冽稀薄的青藏高原均有分布的动物

简介:西伯利亚狍 cogceglus,近危,哺乳动物。西伯利亚狍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傻狍子”不过它们真的不傻。
  动物分类:
  门:脊索动物门纲:哺乳纲目:偶蹄目科:鹿科属:狍属种:西伯利亚狍
  英文名称:
  Siberian roe deer
  分布区域:
  亚洲北部,在我国南至重庆和云南西北

  物种小科普:
  西伯利亚狍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傻狍子”。不过作为一种从寒冷的东三省,到丘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再到空气冷冽稀薄的青藏高原均有分布的动物,一个“傻”字很显然不足以形容它们。西伯利亚狍是一种小型鹿类,特角分3杈,主干很长,布满疙瘩。夏季毛呈现出漂亮的棕红色,冬天则换上灰黄色的外衣,它们脖子下方通常有几个大白斑。屁股上的白色臀斑比梅花鹿和马鹿都小。与其近亲欧洲狍相比,西伯利亚狍体型更大。据研究狍是有蹄类中唯一可以让子宫延迟着床的物种。它们夏天发情、秋天掉角、冬天长角、春天脱茸,所有进程都比其它大部分鹿类要早一个季节,狍在夏季交配后可以让受精卵在子宫中漂两个月再着床启动生长,因此幼崽实际是在10个月才出生,与其它秋季交配的鹿类一样,第二年春季产崽。西伯利亚狍受惊时会大声吠叫,常常被登山的游客误以为是什么凶猛的动物的叫声。更有意思的是它们虽是欧亚大陆特有动物,但分类上属于美洲鹿亚科。

  形态特征:头体长95~140厘米,肩高65~95厘米,尾长20~40毫米,耳长128~140毫米,颅全长210~250毫米,体重20~40千克。
  体型适中,雄性长有角,雌性没有角,角短而直,角柄分两叉,第一、二尖向上,三尖向后偏内。角基部隆起一圈表面粗糙的嵴突。雌性在额骨后外侧缘有隆起的嵴突。体形适中,四肢细长,尾甚短,冬毛紧密且厚。毛基是牵牛紫色,毛尖端黑色,中间一小段棕黄色,毛色均匀有光泽。背部:自嘴、额、颈至背面是黄褐色。背中线毛色深,腹部毛色浅,为浅棕和淡黄;喉部灰色,两颊和耳基部黄棕色;下颏淡黄;耳内外都有毛,耳背棕灰色,耳内淡黄色;四肢沙石黄,臀部为一白色大斑。
  夏季毛短,毛色单纯,从嘴到尾巴包括四肢的背侧都是纯棕黄色,腹部从胸至鼠鼷部包括四肢的内侧都是淡黄色,耳内和下颏白色,耳背为棕褐色,毛色上的个体差异有较深棕的、有较红棕的。幼狍毛色红棕,背部有大条白色纵斑,腰后臀侧的白斑点不规则排列,四肢棕黄色,腹部自下颌、胸至鼠鼷部黄白色,耳内白色,耳背褐色。

  栖息环境:
  西伯利亚狍一般生活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位置,多在荒山混交林中树木比较稀疏而多革的环境中栖息。栖息地点取决于食物的丰富程度和树林的郁闭度,冬季受气候条件和食物的限制,活动范围比较小,主要位于相对高度较高郁闭度较低的林间空地,阳光充足,林下植被丰富,可食植物充足,隐蔽条件较好的区域栖息。其他季节狍一般栖息在疏林带,山腰或林缘中。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日间多栖息于密林中,早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

  生活习性:西伯利亚狍表现机警,嗅觉、听觉、视觉都很灵敏;跑得快,活动于晨昏,白天很少活动,夏天躲避于阴凉的树阴下或清凉的河边休息。有时候到碱场饮水,很少单独行动,往往三五成群,在林区出没,大的一只往往跑在前面。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落叶、小浆果蘑菇和各种青草等,对树苗有为害的情况,另外在秋收前后危害庄稼,吃大豆和谷子等。

声明:此信息仅供参考,此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免费发布信息网中文黄页网客服人员,一定会及时删除。

打赏
 
关键词: 西伯利亚狍
 
[ 黄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黄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