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艺术是为自己的,还是为大众的?如果仅仅为自己,没有人欣赏、理解、交流的艺术家该当何其孤独?
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藏在我内心深处,时不时会被生活的琐碎牵绊,于是又在脑海中萦绕。
晚上和两位我内心深以为然的艺术家吃饭,他们对作品的真诚和纯粹在这纷扰尘世,是无需怀疑的。有幸看了其中一位的手稿。精致、纯粹、宁静,抽象的思辨和感知交融,这是她给我看的第一个系列;之后的一个系列,就更加独白甚至极端自我一些,看似是水墨的语言,造型上却充斥着尖锐的冲突与不和谐。都是好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若要给人看——可能只有小部分人能看懂,要么受过造型语言的专业训练,要么对造型语言天生敏感。
艺术家为自我创造的时候,不考虑流量,不考虑成交,也不会考虑成名。可是我内心深深的呐喊着,我想要艺术家活得更好些、更张扬些、更有权势些——而不是大多数时候作为社会某种程度上的弱势群体,边缘和孤独存在着。
也许是我偏激了,是我考虑多余了,也许真正的艺术家并不想要这些东西。
穿行在城市这个多维空间城市的某个地铁和商业体的交织区,我看见街道上商家挨着商家,货架上品类挨着品类,它们相似又有不同,相互烘托又相互碾压——市场就是一边拥挤一边残酷。这是实体的空间。
如果是虚拟的数字空间呢?会不会拥挤的地方更拥挤,而偏僻的地方,连灰尘都不会去访问?
如果是你,你愿意独自生动的活着,却连灰尘都不曾来访问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