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手机版  | 客服QQ:5967839  |  新加信息  |  更新信息  |  帮助中心  |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页资讯 » 教育与科普 » 正文

郏县地名的由来具体是怎么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2  作者:任登丕  浏览次数:7 来源:中文黄页网
核心提示:郏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水泉遗址、太朴遗址。特色名景、名吃、名片众多,概括为“一县、一都、两遗、四地、四宝、六乡、六绝”。

郏县地名由来具体是怎么样: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平顶山市北部,东接襄城县,西邻汝州市,南依卫东区及宝丰县,北连禹州市,属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县域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中部低。辖李口、堂街、长桥、冢头、安良、黄道、茨芭、薛店8个镇和姚庄、王集、白庙、渣园、广阔天地5个乡,龙山、东城2个街道,全县共377个行政村(社区)。

  郏,古时通“埉”,含义为水边地方或关隘。“郏”字最早出现在《国语·郑语》篇,周幽王八年(前774),郑桓公与周史伯议论建国之事,提到合适的建国之地“唯谢、郏之间”。《左传·昭公》篇载,周灵王二十七年(前545),楚康王病逝,其子员继位为王,员在位时,其叔公子围任令尹,有篡位野心。公元前541年,员病宫中,其叔令尹公子围入宫问病,“缢而弑之”,后杀大宰伯州犁于郏。葬王于郏,谓之“郏敖”。郏邑原是郏敖的封地,又是其“埋葬”之地,因此以“郏”为名。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528),置广州(治所在鲁山),领七郡十五县,其中南阳郡领南阳、“埉城”(今郏县)两县。隋大业二年(606),辅城迁埉城,埉城渐废。隋大业四年(608)始称郏城县。其后,隋、唐、宋时期均沿袭郏城县称谓。蒙古至元二年(1266),废郏城为黄渠镇,入梁县。元大德八年(1304),复置郏县,其称谓沿袭至今。

  郏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水泉遗址、太朴遗址。特色名景、名吃、名片众多,概括为“一县、一都、两遗、四地、四宝、六乡、六绝”。“一县”,即“千年古县”。“一都”,即“铸铁锅之都”。“两遗”,即郏县大铜器、姚庄金镶玉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地”,即全国知青文化发祥地、诗歌创作基地、唐钧基地、“山儿西”烟基地。“四宝”,即三苏园(三苏祠和墓)、郏县文庙、郏县山陕会馆、临沣寨4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乡”,即长寿之乡、书法之乡、诗歌之乡、郏县红牛之乡、美食之乡、大铜器舞文化之乡。“六绝”,即六种绝味美食,烧鸡、牛肉、饸饹面、茶水、三炖、豆腐菜。

  郏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有西汉“汉初三杰”之一的“谋圣”张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的安成侯铫期、朗陵侯臧宫,唐高宗时期的名相孙处约、唐德宗时期绘像“凌烟阁”的北平郡王马燧,明代帝师李希颜、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清代诗坛巨擘仝轨等。


打赏
 
关键词: 郏县
 
[ 黄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黄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