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海岛的标志季节,而不是《请到海南来》所唱的:“这里永远是春天。”尽管生长于四川盆地中部,地道南方人,在“火炉”武汉历练了大学生涯,在深圳工作生活过三年,上岛也有十几年了,但还是忌惮炎夏。我想,我对夏季的谨慎,跟北方人对待冬季的态度差不多吧,是一分负责任的磨合,长长久久的关系。
安稳从容过夏天,需要很多爱。小时候,在父母撑起的小家中,用风扇和有对流风的凉席地铺睡个好觉。冬天的暖被窝,夏天的悠闲盹,都是成长的美好记忆。傍晚时跟爸爸去游河,横渡涪江往返,神清气爽。回锅肉、稀饭是夏天标配美食。至于水果,西瓜少不了。
自己的小家,于我的小时候有继承又有改良。为了省电,少在家里开空调,公共图书馆是纳凉好去处。在家给自己和孩子做吃喝,打扫卫生,常常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开窗保持空气清新,有风扇吹,多喝纯净水,出汗是不怕的。前段时间买的嫩姜,吃了几天新鲜的,剩下的洗净削皮切片做了两盒泡姜。一盒米醋泡,一盒用盐腌,密封冷藏,当佐料或小菜都可以。囤了一批必胜客的鸡排,一次都没煎炸,而是切丁煮粉丝汤或焖饭,当滑肉。买了一箱红皮土豆,用视频上学的方法保存,吸湿、遮光,防发芽和变绿,可以吃比较久。还有一箱贝贝南瓜,搭配有机小米熬粥,夏季的汤汤水水,和咸鸭蛋很配。我家的食材确实是一箱一箱买来吃。一是我和西西食量比较大,特别是她长身体,二是买得多省钱省包装还省了总要买菜。
上次晚上从图书馆回,等红绿灯的空当买了一大袋当天摘的百香果,本地果农叫卖,10元一袋。到家洗了晾干,放一盆在冰箱里,每天和西西吃几个,微凉纯甜。今天中午煮了番茄土豆滑肉面条,肉菜汤和面条都单独煮,捞面浇浇头,一人一大碗,应了夏至吃面的习俗,也把我家前段买的铁皮番茄和挂面收了尾。
图书馆成了我俩夏季常驻地点后,附近的大润发也会光顾下。收市前有生鲜和熟食打折,我们遇到合适的会买一些。超市的吐司不比面包店的差,但便宜很多。早餐常用面包搭配牛奶、鸡蛋,我不喝牛奶就泡杯酸枣仁。
周五主馆闭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却不打烊。今天我第一次来这里学习。靠窗座位,像吧台的高桌椅,没关完的窗帘处可看到屋外明晃晃阳光下的草地和灌木丛。看书或写字间隙,看看这绿意,休息眼睛。久坐累,且伤身,挪开椅子,站着也合适,人体工学友好的新馆新设施。插座充足,打水方便,洗手间整洁,空调温度适宜。这里真是一片夏日绿洲。
西西放学来这里。要是找不到合适座位,我的位置就让她了。好资源,自然稀缺。家里除了热,楼上的噪音也确实是个问题。尽管图书馆也不是完全安静,但比起出其不意的物品和地面(我们天花板)撞击或摩擦,以及大人小孩如住一楼般的“豪迈”脚步声,好多了。前者叫白噪音,我家临近路边房间能听到的车流声也是。后者叫搅扰。
好在,家里能睡好觉,吃好饭,我们能控制和必需的部分,不可谓不尽善尽美,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除了尽量过好日子,祈祷,有机会就换换环境。人是活的嘛。
最近看本从教会买的旧书《过犹不及》,和我近些年越发明确且设立自己界线所带来的成长互相印证和加强,是本思想性和实操性俱佳的书。读起来逻辑、语言流畅,很能读下去。前几天看了大名鼎鼎的电影《南海十三郎》,很独特的题材,民国香港的才子传奇,个人经历反应世代变迁,但画质一般,影响了我对它的观感。看来有vip的高清电影才是观影之选。和西西的读经计划有时在户外完成。有清凉的傍晚风,和置身自然中的宁静,也是一种美好体验。只是要涂好防蚊液。
西西接下来放五天假。除了周末,还有三天中考假,她们学校被征作考场。假期结束就该她们生地会考。安排和度过好这几天假期,是上帝的恩典。每一天,都是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