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认为这世界上特美的音乐,当属鸟儿们的啼唱。
回望生养我的故乡,那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那些青葱的竹林、葳蕤的原野、层涌的山岭、苍莽的林涛,以及潺潺的流水,乡亲们的土墙,共同构筑成鸟儿们的天然大舞台。各色各类的鸟儿如排练有序的演唱团队,随着四季的轮回次第登台演出,用优美的啼唱倾情演奏,成为乡亲们烂熟于心的歌谣。
在乡亲们的眼里,鸟儿们懂季节,更懂耕耘,它们总是在不同的季节里,用不同的歌唱,替乡亲们感知着时令,预报着年景。
布谷鸟应是故乡的报春鸟。有种布谷似乎只与竹笋有关,因为它的啼叫类似于“笋子嘟嘟”几个汉字的发音。也许是几阵儿暖风之后,或许某天太阳变暖之时,群山之间突然传来了这种鸟的叫声,声音特别低沉,却很浑厚。当满山里都响起“笋子嘟嘟”,不几日,空中准会响起春雷,并在几阵春雨的间隙,屋前屋后的竹林里真就钻出了牛角尖似的竹笋,在这种鸟儿急切如母亲般的呼唤声里,探头探脑地四处张望。
到了阳春三月,乡亲们在田地里忙活着,有一种鸟儿便大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而此时,田野里的麦子真的变黄了,涨满春水的稻田里急需插秧。之后便是一种被乡亲们称之为“苞谷雀”的鸟儿,这种鸟儿在乡亲们撒播玉米时,会在离乡亲们劳作不远的地方大声地呼唤:“好苞谷,好苞谷!”不管你信不信,它们的叫声就是这几个汉字的发音。若然到了秋季,这种鸟儿的啼叫变得非常急促而热烈,往往会一口气啼叫十数声“好苞谷”,像是替乡亲们鉴定玉米的收成,然后发出赞许,并急切地向乡亲们报喜,连连宣称今年丰收了“好苞谷”。在它声声啼唱里,乡亲们满怀丰收的喜悦,情不自禁地相互道贺,说今年“苞谷雀”叫得勤,果然有好年景。
在乡亲们眼里,每种鸟啼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它们的歌谣似乎都可以用人类的语言给予翻译,往往还会附带着一段动人的传说。自记事起,我就听乡亲们讲述过无数种鸟的故事,这些鸟儿在传说中都是人类的化身,他们或因为泣血的爱情,或因为不堪压迫,或因为饱受冤屈,总之遭受了不幸而化身为鸟,在声声啼唱中呼唤着幸福,追逐着向往。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阳雀的故事,说阳雀原是一女子,丈夫名李贵阳,被秦始皇抓去修长城累死,这女子悲痛不已,便化身为雀儿四处呼唤丈夫。不管白天黑夜,无论风吹雨打,阳雀的叫声从不停歇,其啼叫悠扬、急切、深情,只要你听过它的啼叫,你就会承认它的确是在呼唤“李贵阳”。有许多大妈大嫂或小媳妇,会在阳雀的呼唤中黯然神伤,遇到伤心之时,还会被阳雀的呼唤感染得泪流满面。阳雀声声,已然成为深山中深情的啼唱。
这些小小的鸟儿在乡亲们眼中不是飞鸟,它们是乡亲们朝昔相伴的音乐家,那么痴情执着,又那么善解人意。
记忆中家门前的梧桐树上,有个大如筛盘的喜鹊窝,成为奶奶的特爱。每逢喜鹊喳喳地叫个不停,奶奶准会蹒跚着步子来到屋檐下,揉揉眼睛,使劲儿地向着对面的山梁上张望,莫不是哪个客人要来了?或者有其它什么好事?家里的六姑已满十八岁了,该有人来说媒了。奶奶固执地认为,六个姑姑出嫁,多亏屋前的喜鹊报喜,连我这个孙孙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是喜鹊的功劳。总之是悲是喜,奶奶总是要看看屋前的喜鹊窝,听听喜鹊的意见,在喜鹊急促而快乐地啼声里,属于奶奶的岁月悄然流逝,却时时充满喜气和希望。
各种鸟儿已融入了山里人的生命,什么时节会有什么鸟,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啼音,鸟儿和乡亲们似乎有了永久的约定,离开鸟儿们的欢歌,乡亲们就会怅然若失,无所适从。曾在深山里,与鸟儿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像那一只只飞鸟,快乐、勤奋、纯净,在所属的天空里,随着四季的变幻演奏着欢快的生命之歌。如今远离了百鸟啼唱的故乡,身居闹市,时有飞鸟囚笼之感,即便偶尔发出一声长鸣,也是“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